';
9月7日至8日,由共享财经和华夏时报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上海)首届区块链新金融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探讨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对于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布比创始人兼CEO蒋海博士应邀参与会议,并进行闭门会议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的讨论。
作为一项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区块链对金融的影响体现在哪里?区块链在哪些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相信很多人都对“区块链”这个新兴行业有着或多或少的疑问。
作为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商——布比的创始人兼CEO蒋海博士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布比区块链和布比区块链在商业上的应用探索,他认为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它将构建可信任的多中心体系。
以下是蒋博士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布比区块链以及我们在应用场景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的汇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我们团队对区块链的技术的简单理解。第二我们所做的布比区块链在技术上做什么东西。第三我们正在实施的应用案例。 过去的两年时间区块链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尤其是包括华尔街跟硅谷这么多人的重视,在我们看来因为今天大家提到了价值传递的创新,这是肯定的,因为今天的互联网已经解决了我们传递信息的问题,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直接来传递信息,但是信息传递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被复制,当我给你一个数据的时候,你收到了,但是我还留有一份。区块链的意思是有无办法我传价值给你以后,你收到了,但是我也就没有了,实现一个权利的唯一转移。要实现这个转移,就是要解决信任的问题。 布比团队所有的工作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对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我们认为它的核心就是在构建可信任的多中心体系,这个多中心体系如果讲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一种可信任的数据共享。为什么讲可信的数据共享具有这么大的创新之处?打个比方在没有区块链之前,我们有十个机构在一起,也是可以共享数据的,共享数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十个系统各自把自己的系统接口开放出来,让另外九方去调用。但是这个做法有两个难点,第一就是不可信任,所谓不可信任尽管可以让别人看我的数据,但毕竟我的数据归我管,对方的数据归对方管。区块链的意思是说,让这参与共享的十方共同拥有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人是这十个人来共同拥有,所谓共同拥有简单的理解是对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参与方,他写进的数据自己不能去篡改,他写进的数据也不能依赖。我们的理解要借助这种分布式账本来解决可信的数据共享。这个流程不详细讲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用区块链来做这个系统,一定会比多中心化系统性能下降很多,显然会复杂得很多,对交易要做扩散、要做验证,验证结果还要再做扩散,最后根据交易及所有的验证结果确定是不是应该写入账本,所以这个流程显然比多中心的情况下效率要下降非常多。 简单介绍一下布比区块链,我们团队是较早从事区块链的研究的。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布比团队对区块链所做的工作,到底布比区块链的技术目标是什么?我们的技术目标很简单,就一个,提高区块链的产品化程度。其中提高区块链产品化程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快速应用构建,多模式的账本结构及业务模型,方便快速构建应用。2、海量用户支撑,高效交易验证和同步,支撑千万甚至亿级用户规模。3、可视化操作管理,从网络、系统、业务层面提供可视化的运营管理。4、隐私权限策略,丰富的权限策略配置,依据应用需求进行隐私保护。5、内置智能合约,支持可编程的合约开发,并提供标准化的合约模板。6、区块链即服务,面向各行业领域,提供可配置企业级区块链云服务。 布比区块链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最底层是区块链,做技术的知道,只要满足最下面的这一层的左边的四个块,有账户,有账本,有共识,有P2P主网,就已经可以称之为一个区块链了。但是要想作出一个可以在商业中被使用的产品级的区块链,又有相当的事情要做。比如说我们做的其他的块,你要解决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公司算法的安全,要排除恶意节点。再比如说策略方面要解决权限和隐私的问题,同时管理方面,对于配置、监控还有分析、浏览器等等需要做很多用于运维管理的工作。除此之外分布式账本的服务也要做很多的各种适配器,比如说我们把资产方、记录、事务合约、交易要做很多应用模型来支持上层的应用开发,中间的这些工作在我们的实操过程中已经有很好的体会,通过我们投入这些工作,在我们区块链上目前所构建的一些应用,在实际的时候一般一两个星期都可以完成实现对接。另外像账户方面还要跟一些认证机构结合,以满足合规性。因为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下,不仅仅有私钥的原因,还要把这个私钥跟身份场景关联起来。对于互联网属性比较强的,我们就不需要专门的征询认证来支持它。 接下来再给大家汇报一下过去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探索。 场景一:数字资产方面的应用探索。我们所做的数字资产,都是本来就有的数字资产,不是说我凭空发行一个数字货币,主要是针对商业积分、电子券、预付卡、游戏装备、保险卡单、证券化资产等等,已经有200万的个人用户。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大家都知道区块链适合于数字资产的发行跟流通,但是有个问题数字资产为什么有必要放到区块链上来用?使用跟不使用区块链是有区别的。例如一个数字资产在未使用区块链之前,它的转让就要求发送方、接受方都同时属于这个资产方的系统,否则是传递不了的。用了区块链以后,可以扩大流通的范围,接受方不一定是要属于资产方的系统。例如我们以保单为例,做了航空以外险的卡单,原来我们坐飞机,30块钱买一个卡单,现在可以3块钱买一张,60块钱可以买20张保单,买完以后你有很多次可以使用的机会。这个卡单已经可以做到通过发红包的形式自由来转让。转让好了以后,在你坐飞机之前,把航班号跟身份证号填进去,就可以形成一个保险的投保,最后形成的保单是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保单,也就是说这个保单是可以在保险系统内查到的。这样一来你可以看到在传递资产的过程当中,不再受限于原来保险公司的系统,是可以实现自由流通的。 场景二: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天然适合区块链的场景,它本来就是多方参与的场合。第二个它的本质就是在运用这个瓶颈在流通,无论这个瓶颈是一个仓单还是一个预收款的合同或者是订单,我们目前已经在仓单的质押融资、订单的融资、托管和消费金融这四个领域做,仓单已经属于大宗商品,我们在这四个方面都已经有实在的系统运行了。举个例子,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就像企业、金融机构各个参与方都变成一个共同的账本账单协作,这三个特点是有的,通过区块链大家可以做到唯一真实的流通,统一凭证。第二整个过程全程记录,第三随着数据的积累,会提高企业征信。在之前贸易金融里面,对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例,它的数据是很匮乏的,因为你交易双方的东西他看不见,就是靠对方拿着合同,或者是对方再提供一个公司的资产证明,这对他研究风控是有明显优势的,这也是银行方愿意接受这个系统的重要原因。如果是中信投拿着这个凭证作为项目对个人投资者以P2P形式融资的话,显然对于个人投资者,可以看到交易双方真实行为的发生。 场景三:供应链溯源。除了前面我们布比团队自己面向客户做的服务之外,其他的像供应链溯源,我们也在食品、药品、消费品、艺术品等等领域应用区块链。钱的转移,我支付给你,你支付给另外的人,这个过程跟供应链物品的流向、流动,本来就是有一些比较弥合的地方,区块链从技术体系来讲,运用这个物品也是适合的。 场景四:股权债券。布比区块链正被应用于众筹平台、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区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私募管理平台等。 场景五:公示公证。主要是用到像慈善公益,养老扶贫,跟一些银行已经有副金融的业务,这个已经发布了,在使用了,慈善的我们也有这些渠道在使用它。公示的核心是公信力,那么对于原来征信化的系统而言,系统本身并不具有公信力,这个公信力就是我今天看的数字是10,也许昨天是9,明天也可以被你改成11,对于看的这个人来讲,他没法知道你是不是改了,也没法控制你是否改。所以区块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原来是10,你今天还是10,如果想改成11,可以改,但是会把10到11的过程轨迹都记录在那里,这样有助于公司生命周期的呈现,目前还是有很多人在积极的使用这个应用场景。 我们做数字资产的有个专门平台叫布萌的,计划在近几个月会有一些开发的服务。今天没有大规模的发布它,我们希望在进一步打造B用户以及C用户的体验以后再来为大家服务。好,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水皮(主持人):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向蒋总提问?
提问:我看到你这个链可能是单链多资产对吧?
蒋海:对,数字资产这个链条上一个是多种资产,第二个是每种资产也可以有多个发行方。实际上我一直认为就是要很多资产很多发行方,才能够更大发挥他们的流通价值。
提问:单链多资产不可避免有一个问题,你的区块链交易容量的问题。举个例子,既然叫区块链嘛,每一块的大小是有限的,既然有限,时间点上的交易量是有限的,如果你放了这么多资产,是如何解决交易量的问题?
蒋海:存储规模是由交易数量来决定的。交易数量并不是说产品资产类别一多,交易数量就一定多的。即使有很多的交易,按我们今天来看,在账本结构方面,要做很多的优化。这个优化就在于做新交易来了,在做验证的时候,不能依赖于历史交易的检索的判断,通过这些优化,你能够提高很多的效率。
提问:如果考虑到恶意攻击者,假设我在你这儿一个节点,然后我用工具产生一秒钟几万次的交易,我用一个很弱的资产就可以把你整个链都可以屏掉。
蒋海:这个相当于低档次攻击,就是频繁交易类的,这种我们的系统有限制,就是对于你频率太高的小额的交易,会停止你一段时间再进行。
提问:这样的话就说明系统实名制,有权限管理的系统。 蒋海:资产发行方都是有身份的。 提问:我只是一个资产的交易方,不是资产的发行方。
蒋海:交易方可以没关系。
提问:因为我也在搞这个,所以我想了解一下。
蒋海:我们现在有点限制,正常情况下对于我们的资产而言,你不会产生一秒钟一个方发出几千笔交易,显然是一个恶意攻击行为。
提问:如果说你这个资产像交易所的话,交易所的交易量恐怕非常大。
蒋海:但目前来看,因为我们今天的交易量还不是很多,大概一个星期有60万笔左右,还比较小。
提问:谢谢。
提问:蒋总,我想问一下,供应链的场景下,大多数交易是双方的,你怎么证明其他的也帮助证明那个交易是真的?
蒋海:这里我想说一下区块链能解决什么,以及它不能解决什么。区块链能解决的是你登记了一个东西,登记了一个数据以后,就是这个凭证,这个凭证在后续的流通过程是唯一的,这是它能保证的。这是区块链能做到的,但是区块链做不到的是这个凭证跟现实当中是不是能一一对应,这个区块链做不到的,这是需要业务逻辑来实施的。例如以仓单为例,我可以发一个仓单,但是仓单在以后的所有质押融资以及B2B的交易平台里面以及做证券化流通,它能做到的永远是一段,一个东西在不同之间流动,这是区块链能做到的。但是区块链做不到的是这个仓单是不是在仓库里有这个货,是否有这个货必须要通过业务场景下其他的一些辅助方法来做的。今天是通过仓库的标准化以及物联网的技术来保障货物存在的。谢谢。
提问:蒋总您好,我们有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想要跟布比请教一下。一个是我们很好奇在具体业务上哪些业务是放在区块链上的,蒋总如果方便的话,可以举几个已经在运行的业务应用场景的例子,给我们分析一下。另外你刚才也提到布比的链也是用到智能合约的,我们比较有兴趣想知道的是智能合约是不是独立完备的,有没有分支逻辑,是不是支持循环判断这些东西?谢谢。
蒋海:我来解释一下,第一哪些数据是要放到区块链上,主要是需要跟你的合作伙伴或者其他的参与方去建立信任的数据,我举一个例子,在仓单质押融资这样一个环节里面,有创建单位,创建仓库,有传播系统,银行有信贷系统来做质押融资,对于B2B的交易平台它有交易系统,实际上对他们这些原有系统改动是非常小的。打个比方原来是上面是业务系统,下面是个数据库,可以用完了区块链以后,业务系统几乎不怎么变,如果他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变,但也可以不变,几乎不变。旁边还有一个是区块链的数据库,这个区块链数据库主要存着仓单的凭证以及仓单的交易记录,因为仓单以及仓单的交易流动是大家需要共享的。比如说仓单系统里面其他的那些数据不需要跟其他通,就可以不通的。第二个我们目前所说的智能合约,刚才说了两种,第一种是目前在用的主要支持的是独立不完备的,主要是各种规则来达到我们的效果。比如说刚才保险的例子,就有一个简单的智能合约,在投保的时候是有一个智能合约,不可抵赖的调用一个接口去实现投保过程。第二个方法用一些脚本来写可以支持独立完备,但是在现实应用当中还没有使用到独立完备的智能合约的产品,将来也许会使用到。因为我们在应用当中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智能合约的应用条件还是需要发展。比如说你钱没在上面,你就做不了支付,钱转移不了。谢谢。
水皮:谢谢蒋总。
提问:什么样的数据在链上,什么样的数据不在链上?后面牵扯到的数据量可能就大得多了。
蒋海:我刚才讲的,像仓单及仓单交易记录是需要放到链上,因为这些需要你跟其他参与方去做互相的信任,用区块链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你是为了跟踪物品,尤其是跟踪艺术品,我们用区块链,这时候它恐怕有着防伪技术,提取了一些指纹等等。更多是把图片的信息,数据指纹放到链上,数据或者是素材的原文件本身通常就是一个链接位置就可以。这样整个链的数据就比较少,如果你把图片把所有的截面都存在里面,没有必要的。